liang-zi-hu-2015

【文章速递】【Energy Storage Materials】基于三元混合阳离子熔盐电解质的钠基液态金属电池

液态金属电池因其特殊的三层液态结构以及材料选择而具有长寿命、易放大、高安全等优势,在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现有的众多电池体系中,锂基电池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,然而由于锂资源储量少,且消耗速率近年来飞速增长,价格也逐年攀升,规模化应用严重受限。钠作为与锂同主族的金属,两者化学性质相似,同时钠的丰度远高于锂,因此发展钠基体系是实现液态金属电池实用化的重要方向之一。但金属钠在熔盐中溶解度高,电池自放电严重,难以稳定循环。

针对上述问题,博士研究生周浩在国际知名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A sodium liquid metal battery based on the multi-cationic electrolyte for grid energy storage的文章。该文章提出一种多元混合阳离子熔盐电解质设计思路,并优选出组分LiCl-NaCl-KCl (59:5:36 mol%),同时通过构建双活性Bi9Sb合金正极,促进了放电过程中Na+在正极内部的迁移,实现容量利用率的提升,并探究了电池放电机制。基于电极和熔盐电解质的优化构建了10 Ah级的钠基液态金属电池,实现了电池的长效稳定运行。

要点一:LiCl-NaCl-KCl的设计与优化

根据阳离子的析出电位以及材料的环境友好性选择LiCl和KCl作为熔盐电解质的组分,设计了LiCl:NaCl:KCl = (59:5:36, 55:9:36, 49:15:36 mol%)三种组分,先后测试了LiCl-NaCl-KCl的DSC曲线,离子电导率以及金属钠在其中的溶解度。相较于文献所用的NaF-NaCl-NaI (15:32:53 mol%),电池的熔点和钠的溶解度均显著降低,表明所设计的混合阳离子电解质可有效抑制金属钠的溶解。将三种熔盐用于电池测试的结果表明,电池的库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,同时根据容量利用率,筛选出更优的组分LiCl-NaCl-KCl (59:5:36 mol%)。

要点二:双活性合金正极的构建

针对Na||Bi电池存在的容量利用率低的问题,向正极引入少量与其性质相似的Sb,构建了Bi9Sb双活性正极,尝试通过放电过程Na与Bi、Sb反应的协同作用,促进容量释放。本文首先通过库伦滴定研究了Na||Bi电池与Na||Bi9Sb电池的EMF曲线以及Na+在正极侧的扩散动力学。结果表明Sb的引入有效促进了Na+在电池放电中后期的传质,将两种电极用于电池测试,结果也表明Sb的加入能促进容量的释放。结合系列非原位表征分析,结果表明Na与Sb,Bi的反应存在先后顺序,且由于Sb的含量低,因此固态产物分散,使得Sb的反应程度更深,从而正极整体的利用率得到提升。

基于以上的电解质和电极的优化结果组装了10 Ah级电池,电池能够以97%左右的库伦效率稳定运行700多圈,容量利用率达到80%,自放电电流密度0.37 mA cm-2,同时核算得到其储能成本仅0.027~0.029 $/kWh。

前瞻

钠基电池的稳定性相较于锂基液态金属电池仍存在较大差距,同时正极的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。由于多阳离子电解质的使用,电池内部的物质相互作用亟待厘清,同时该体系中锂盐的用量仍旧较高,可进一步优化实现更低的成本。

发表时间:2022.9.24


文章链接

A sodium liquid metal battery based on the multi-cationic electrolyte for grid energy storage

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2405829722002823